1.材料特性
柔性基材:PI厚度12.5~50μm,耐温>250℃,CTE≈16 ppm/℃(与铜接近)。
粘合剂:低流动性环氧树脂(固化温度180℃),剥离强度≥1.0N/mm。
刚性基材:FR-4 High Tg(Tg≥170℃),Z轴CTE≤50 ppm/℃。
2. 设计规范与核心挑战
布局原则
弯曲半径控制:
静态弯曲:最小半径≥10×柔性区总厚度(如0.2mm厚柔性区,半径≥2mm)。
动态弯折:最小半径≥20×厚度,弯折区域避免布置过孔或元件。
过渡区设计:
刚性区与柔性区交界处采用渐变铜厚(如1 oz→0.5 oz)或泪滴形走线,减少应力集中。
示例:在连接处增加5mm无铜区,并用加强片(不锈钢片)固定。
3. 制造工艺关键点
核心工艺步骤
分层加工:
刚性区与柔性区分别蚀刻图形,钻孔后预贴覆盖膜(Coverlay)。
层压集成:
采用分步压合:先固化刚性区,再通过低温胶(如丙烯酸)粘合柔性区,避免PI高温变形。
外形切割:
激光切割柔性区轮廓,机械铣削刚性区,确保过渡区边缘平滑(Ra<10μm)。
4. 典型应用场景与设计案例
折叠屏手机铰链电路
柔性区:2层PI基板(总厚0.15mm),压延铜走线(0.1mm线宽/间距)。
刚性区:4层FR-4(0.4mm厚),承载主板连接器与芯片。
过渡区:采用圆弧形铜箔走线,弯折半径3mm,覆盖抗弯折胶(硬度60 Shore A)。
医疗内窥镜成像模块
需求:耐消毒液腐蚀,360°弯曲>5万次,信号传输速率>5Gbps。
设计:
柔性区:6层LCP基材(Dk=2.9@10GHz),差分线阻抗100Ω±5%。
刚性区:高频FR-4(RO4350B),集成CMOS传感器与LED驱动。
防护层:柔性区表面涂覆Parylene(2μm),耐化学腐蚀与潮湿。
评价
目前还没有评价